Wednesday, March 16, 2011

(转)天灾过后尽谣言:日本地震后各类谣言从未间断

面对灾难,单独个体往往会感到无能为力,会缺乏安全感,人心思危。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行动救援,但由于各种原因,民众内心的困惑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。灾难谣言正是抓住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、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产生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面对谣言,很多人有“哪怕我知道它八成是假的,可是,万一它是真的怎么办”这样的“宁信心理”,这是使得突发(灾难)事件后谣言得以传播的一种心理机制。

谣言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,是它能够让民众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宣泄情感。

任何人对信息都是有选择的,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和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,或者倾向于选择和传播符合自己心理期望的信息,而不管这种信息是真是假。

比如,在汶川地震后,将有代表性的40条谣言统计后,可以发现谣言信息最多的指向为政府和官员,而富人也可以排到第三。这完全符合社会上“不相信公权力”、“仇富”的思潮。

再比如,汶川地震后,“都江堰化工厂爆炸,污染了水源,成都市要断水”的谣言在成都疯传,由于大家相信“官方不靠谱,万事靠自己”,所以就连一些事业单位都加入“抢水”大军,全城人疯狂买下所有可见的饮用液体。(笔者按:美国已经有人因为买不到抗辐射碘片而崩溃。)

很难在法治国家的刑法里找到“传播谣言”的罪名。“谣言”作为一种言论,不能因其内容“不符合事实”就能入罪。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,并没有把内容“符合事实”作为受保护的先决条件,因为法律不可能对人要求做不到的事情。因为,可以保证自己过去没有,将来也不会“传播不实消息”的人,是不存在的。

以美国为例,为防止设立审查制度后人们不敢发表言论,只有在言论可能引起“迫在眉睫”的“清楚和现实的危险”时,法律才加以干预。

如果想要尽可能减少不真实的谣言,那么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营造一个信息畅通的环境,尤其是政府机构有责任及时公告真实情况。因为没有真相的状态下,能够相信的就只能是谣言。

看媒体:从震后到现在,日本公共传媒在危机传播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专业主义。 “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,有数据不煽情,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。”其及时全面的信息播报,在及时地从各角度呵护着生者的安全和对逝者的尊重,显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。

看政府:仅举一例,地震后日本人除了在twitter上向逝者哀悼、向生者慰问,他们还出一条信息:请不知疲倦的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(Yukio Edano)去休息。Edano_nero在twitter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,“nero”(寝る)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睡觉。

总之,日本地震后,权威灾情信息透明而迅速,媒体跟进及时。这对稳定公众情绪、平息无端谣言极其有效。

谣言的特点:消息来源是“最可信的”,灾难程度是“最剧烈的”,灾难的时间地点是“最确定的”,灾难的原因是“最离奇的”,英雄角色是“最感人的”,小人角色是“最可恶的”,受害者的遭遇是“最值得同情的”。

(笔者按:乱传谣言的最终得益者可能只是各大电讯公司集团,SMS是一个可赚大钱的行业!)

(最后请各位以实际的方式去协助,如捐钱捐物品(世界宣明会是比较可信的管道),而不是在网上疯传似是而非的言论,以免引起社会的恐慌,谢谢。)

Fwei's Tal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